1.关于 SAP ABAP REPOSRC 数据库表在 HANA 中的内存 DDL Definition
2.openGauss数据库源码解析系列文章——事务机制源码解析(一)
3.PostgreSQL · 源码分析 · 回放分析(一)
4.2G内存环境下MySQL编译安装全攻略2g内存编译mysql
5.memsql使用评价如何?
6.Redis源码解析:一条Redis命令是如何执行的?
关于 SAP ABAP REPOSRC 数据库表在 HANA 中的 DDL Definition
点击Show DDL Definition 可以看到DDL Definition 源代码:
理解这段SQL语句之前,需先熟悉SAP HANA数据库。数据HANA是库源一个高性能内存数据库,支持复杂数据处理与分析。码内HANA数据库支持行表与列表存储数据,存数行表适用于事务处理,据库通达sma指标源码列表则适合快速数据分析及报告。源码HANA提供丰富SQL语法,内存用于管理及查询数据库数据。数据
这段SQL语句由三部分组成:创建列表、库源修改表参数及创建全文索引。码内接下来逐一解析。存数
第一部分创建名为REPOSRC的据库列表,属于SAPAG3模式。源码列表中定义多个列,内存如PROGNAME列最多字符(NVARCHAR()),默认值为空,不允许NULL值。列表包含复合主键,由PROGNAME和R3STATE两列组成。
UNLOAD PRIORITY 5表示在内存管理中赋予该表数据卸载优先级为5,影响数据从内存移至磁盘顺序。AUTO MERGE指示数据库自动合并表分区,优化性能。
第二部分修改REPOSRC表参数。CONCAT_ATTRIBUTE参数定义如何拼接列值形成唯一标识符,优化查询性能,特别是复杂数据模型处理。
第三部分创建名为REPOSRC~SRC的全文索引,针对DATA列。允许高效全文搜索文本数据。索引为异步创建,减少即时性能影响。语言检测设为英语,用于指导处理文本数据语言类型。全文索引关闭模糊搜索、搜索优化及文本分析等选项,以满足特定性能或功能需求。
综上所述,这段SQL语句设计体现HANA内存数据库高效数据存储与检索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列表结构、优化表参数及全文索引创建,旨在提高特定数据模型处理性能与查询效率。spring源码时序图设计考虑存储效率、访问速度与可维护性,充分利用HANA强大内存计算能力。
openGauss数据库源码解析系列文章——事务机制源码解析(一)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核心单位,必须满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ACID)四大属性,确保数据操作的可靠性与一致性。以下是openGauss数据库中事务机制的详细解析:
### 事务整体架构与代码概览
在openGauss中,事务的实现与存储引擎紧密关联,主要集中在源代码的`gausskernel/storage/access/transam`与`gausskernel/storage/lmgr`目录下。事务系统包含关键组件:
1. **事务管理器**:事务系统的中枢,基于有限循环状态机,接收外部命令并根据当前事务状态决定下一步执行。
2. **日志管理器**:记录事务执行状态及数据变化过程,包括事务提交日志(CLOG)、事务提交序列日志(CSNLOG)与事务日志(XLOG)。
3. **线程管理机制**:通过内存区域记录所有线程的事务信息,支持跨线程事务状态查询。
4. **MVCC机制**:采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实现读写隔离,结合事务提交的CSN序列号,确保数据读取的正确性。
5. **锁管理器**:实现写并发控制,通过锁机制保证事务执行的隔离性。
### 事务并发控制
事务并发控制机制保障并发执行下的数据库ACID属性,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 **事务状态机**:分上层与底层两个层次,上层状态机通过分层设计,支持灵活处理客户端事务执行语句(BEGIN/START TRANSACTION/COMMIT/ROLLBACK/END),底层状态机记录事务具体状态,包括事务的开启、执行、结束等状态变化。
#### 事务状态机分解
- **事务块状态**:支持多条查询语句的事务块,包含默认、已开始、事务开始、运行中、结束状态。
- **底层事务状态**:状态包括TRANS_DEFAULT、TRANS_START、TRANS_INPROGRESS、小账本PHP源码TRANS_COMMIT、TRANS_ABORT、TRANS_DEFAULT,分别对应事务的初始、开启、运行、提交、回滚及结束状态。
#### 事务状态转换与实例
通过状态机实例展示事务执行流程,包括BEGIN、SELECT、END语句的执行过程,以及相应的状态转换。
- **BEGIN**:开始一个事务,状态从默认转为已开始,之后根据语句执行逻辑状态转换。
- **SELECT**:查询语句执行,状态保持为已开始或运行中,事务状态不发生变化。
- **END**:结束事务,状态从运行中或已开始转换为默认状态。
#### 事务ID分配与日志
事务ID(xid)以uint单调递增序列分配,用于标识每个事务,CLOG与CSNLOG分别记录事务的提交状态与序列号,采用SLRU机制管理日志,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 总结
事务机制在openGauss数据库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详细的架构设计与状态管理,确保了数据操作的ACID属性,支持高并发环境下的高效、一致的数据处理。MVCC与事务ID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库的性能与数据一致性。未来,将深入探讨事务并发控制的MVCC可见性判断机制与进程内的多线程管理机制,敬请期待。
PostgreSQL · 源码分析 · 回放分析(一)
在数据库运行中,可能遇到非预期问题,如断电、崩溃。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数据异常或丢失,影响业务。访问域名安装源码为了在数据库重启时恢复到崩溃前状态,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我们引入了WAL(Write-Ahead Logging)机制。WAL记录数据库事务执行过程,当数据库崩溃时,利用这些记录恢复至崩溃前状态。
WAL通过REDO和UNDO日志实现崩溃恢复。REDO允许对数据进行修改,UNDO则撤销修改。REDO/UNDO日志结合了这两种功能。除了WAL,还有Shadow Pagging、WBL等技术,但WAL是主要方法。
数据库内部,日志管理器记录事务操作,缓冲区管理器负责数据存储。当崩溃发生,恢复管理器读取事务状态,回放已提交数据,回滚中断事务,恢复数据库一致性。ARIES算法是日志记录和恢复处理的重要方法。
长时间运行后崩溃,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进行恢复。检查点技术在此帮助,将脏数据刷入磁盘,记录检查点位置,确保恢复从相对较新状态开始,同时清理旧日志文件。WAL不仅用于崩溃恢复,还支持复制、主备同步、时间点还原等功能。
在记录日志时,WAL只在缓冲区中记录,直到事务提交时等待磁盘写入。LSN(日志序列号)用于管理,只在共享缓冲区中检查。XLog是事务日志,WAL是持久化日志。
崩溃恢复中,hashmap底层源码分析checkpointer持续做检查点,加快数据页面更新,提高重启恢复速度。在回放时,数据页面不断向前更新,直至达到特定LSN。
了解WAL格式和包含信息有助于理解日志内容。PG社区正在实现Zheap特性,改进日志格式。WAL文件存储在pg_wal目录下,大小为1GB,与时间线和LSN紧密关联。事务日志与WAL段文件相关联,根据特定LSN可识别文件名和位置。
使用pg_waldump工具可以查看日志内容,理解一次操作记录。日志类型包括Standby、Heap、Transaction等,对应不同资源管理器。PostgreSQL 包含种资源管理器类型,涉及堆元组、索引、序列号操作。
标准记录流程包括:读取数据页面到frame、记录WAL、进行事务提交。插入数据流程生成WAL,复杂修改如索引分裂需要记录多个WAL。
崩溃恢复流程从控制文件中获取检查点位置,严格串行回放至崩溃前状态。redo回放流程与记录代码高度一致。在部分写问题上,FullPageWrite(FPW)策略记录完整数据页面,防止损坏。WAL错误导致部分丢失不影响恢复,数据库会告知失败。磁盘静默错误和内存错误需通过冗余校验解决。
本文总结了数据库崩溃恢复原理,以及PostgreSQL日志记录和崩溃恢复实现。深入理解原理可提高数据库管理效率。下文将详细描述热备恢复和按时间点还原(PITR)方法。
2G内存环境下MySQL编译安装全攻略2g内存编译mysql
2G内存环境下MySQL编译安装全攻略
MySQL是全球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因其高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虽然官方提供了针对各种操作系统和架构的官方二进制包,但许多人更愿意通过编译源代码来获得更多的自定义和优化。本文将介绍在2G内存环境下编译安装MySQL的全过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在开始编译MySQL之前,需要确保系统已经安装了必要的依赖库和工具。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依赖库和工具:
1. gcc
gcc是GNU的C语言编译器,是Linux系统下的标准编译工具,任何高级编程语言都需要通过gcc编译器进行编译。安装gcc的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gcc
2. CMake
CMake是一个跨平台的自动化构建工具,可以生成各种工程文件,如Makefile、Visual Studio等。安装CMake的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cmake
3. ncurses
ncurses是一个开源的、可移植和API一致的终端屏幕控制库。许多Linux上的终端工具都需要ncurses库的支持。安装ncurses的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ncurses-devel
4. bison
bison是一款生成编译器的自由软件,常被用来生成语法解析器。MySQL使用bison生成语法解析器,安装bison的命令如下:
yum install bison
5. openssl
OpenSSL是一个开源的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s Layer)和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协议的开发库。MySQL在安装时需要使用openssl,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安装:
yum install openssl-devel
第二步:下载MySQL源码
访问MySQL官网,下载源码包。本文以5.7.版本为例:
wget //Downloads/MySQL-5.7/mysql-5.7..tar.gz
下载完成后,将源码包解压到目录中:
tar zxvf mysql-5.7..tar.gz
第三步:配置编译选项
进入MySQL源码目录,执行以下命令进行编译选项配置:
cmake . \
-DCMAKE_INSTALL_PREFIX=/usr/local/mysql \
-DMYSQL_DATADIR=/usr/local/mysql/data \
-DMYSQL_UNIX_ADDR=/usr/local/mysql/mysql.sock \
-DWITH_BOOST=boost \
-DWITH_INNOBASE_STORAGE_ENGINE=1 \
-DWITH_PARTITION_STORAGE_ENGINE=1 \
-DWITH_PERFSCHEMA_STORAGE_ENGINE=1 \
-DWITH_BLACKHOLE_STORAGE_ENGINE=1 \
-DWITH_DEBUG=0 \
-DWITH_SSL=system \
-DENABLED_LOCAL_INFILE=1
其中,各选项含义如下:
1. CMAKE_INSTALL_PREFIX
MySQL的安装目录,默认安装到/usr/local/mysql目录下。
2. MYSQL_DATADIR
MySQL的数据目录,默认安装到/usr/local/mysql/data目录下。
3. MYSQL_UNIX_ADDR
MySQL的UNIX Domn Socket地址,默认安装到/usr/local/mysql/mysql.sock。
4. WITH_BOOST
启用BOOST库加速编译速度。
5. WITH_*_STORAGE_ENGINE
启用各种存储引擎。
6. WITH_DEBUG
开启调试模式。
7. WITH_SSL
启用SSL加密。
8. ENABLED_LOCAL_INFILE
启用从本地加载数据。
第四步:编译安装MySQL
执行以下命令进行编译和安装:
make && make install
编译完成后,会将MySQL二进制文件和支持文件安装到/usr/local/mysql目录下。
第五步:启动MySQL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MySQL:
/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user=mysql &
等待片刻后,可以尝试连接到MySQL服务器:
/usr/local/mysql/bin/mysql -u root -p
输入密码,如果能够成功登录,则表示MySQL编译安装已经完成。
总结
本文介绍了在2G内存环境下编译安装MySQL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低内存环境下编译MySQL需要确保操作系统配置合理,否则可能会因为系统资源不足而导致编译失败。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建议使用高配置的服务器或者使用现成的MySQL二进制包。
memsql使用评价如何?
memsql:性能卓越的内存数据库选择
memsql,一款专注于提升读写速度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它通过内存技术的巧妙运用,实现了数据存储的革命性飞跃。作为分布式架构的佼佼者,它在性能要求严苛的场景中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这种高效并非免费午餐,memsql的高成本往往与它的性能提升相匹配。 深入探究memsql,你会发现它在设计上似乎汲取了MySQL的精髓,基于其源码进行优化和扩展,这使得它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能够展现出流畅且高效的执行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memsql的基础版本在高可用性方面有所欠缺,只有在付费的企业版中,用户才能享受到这一关键特性。这是因为memsql作为分布式内存数据库,其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依赖于高可用性保障,一旦某个节点故障,没有这一特性,数据丢失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memsql凭借其在内存优化和分布式扩展方面的强大实力,为需要极致性能的场景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对于追求稳定性和数据安全的组织来说,选择它可能需要考虑其额外的经济投入和高可用性服务。在决定是否采用memsql时,企业需仔细权衡其性能需求与预算,以及对数据完整性的高要求。Redis源码解析:一条Redis命令是如何执行的?
作者:robinhzhang Redis,一个开源内存数据库,凭借其高效能和广泛应用,如缓存、消息队列和会话存储,本文将带你探索其命令执行的底层流程。本文将以源码解析的形式,逐层深入Redis的核心结构和命令执行过程,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实现细节,提升编程技术和设计意识。源码结构概览
在学习Redis源代码之前,首先要了解其主要的组成部分:redisServer、redisClient、redisDb、redisObject以及aeEventLoop。这些结构体和事件模型构成了Redis的核心架构。redisServer:服务端运行的核心结构,包括监听socket、数据存储的redisDb列表和客户端连接信息。
redisClient:客户端连接状态的存储,包括命令处理缓冲区、回复数据列表和数据库句柄。
redisDb:键值对的数据存储,采用两个哈希表实现渐进式rehash。
redisObject:存储对象的通用表示,包含引用计数和LRU时间,用于内存管理。
aeEventLoop:事件循环,管理文件和时间事件的处理。
核心流程详解
Redis的执行流程从main函数开始,首先初始化配置和服务器组件,进入主循环处理事件。命令执行流程涉及redis启动、客户端连接、接收命令和返回结果四个步骤:启动阶段:创建socket服务器,注册可读事件,进入主循环。
连接阶段:客户端连接后,接收并处理命令,创建客户端实例。
命令阶段:客户端发送命令,服务端解析并调用对应的命令处理函数。
结果阶段:处理命令后,根据协议格式构建回复并写回客户端。
渐进式rehash与内存管理
Redis的内存管理采用引用计数法,通过对象的refcount字段控制内存分配和释放。rehash操作在Redis 2.x版本引入,通过逐步迁移键值对,降低对单线程性能的影响。当负载达到阈值,会进行扩容,这涉及新表的创建和键值对的迁移。总结
本文通过Redis源码分析,揭示了其命令执行的细节,包括启动流程、客户端连接、命令处理和结果返回,以及内存管理策略。这将有助于开发者深入理解Redis的工作原理,提升编程效率和设计决策能力。Sqlite进阶之--附加数据库关联查询以及Pragma的相关使用
数据库连接与管理
在数据库操作中,建立有效的连接至关重要。内存数据库使用UTF编码,支持密码保护,3.3x版本前的数据库格式同样可用。连接池技术能有效管理数据库连接,实现资源复用。只读连接在特定场景下提供便利,使用DateTime.Ticks作为日期时间格式,以及将GUID存储为文本类型,都是数据库操作中的常见做法。指定缓存大小与页面大小优化性能,避免资源浪费。在分布式事务中,禁用注册功能,限制数据库大小,以及禁用日志文件,可以提升效率。控制文件刷新与清理、压缩数据库(磁盘中freeList)等操作,有助于维持数据库健康状态。
多个数据库关联查询
通过Attach语句实现数据库的关联。此语句需放在连接操作的最前,确保文件数据库在每次连接时成功吸附。一旦关闭连接,吸附关系随之消失。查询SQLite版本可通过sqlite_source_id()与sqlite_version()函数实现,前者标识构建库的源代码版本,后者返回正在运行的SQLite版本字符串。
PRAGMA使用
PRAGMA函数提供了一系列的配置选项,用于管理数据库的各个方面。查询索引、获取或修改应用程序ID、设置自动清理(压缩)数据库等,都是通过PRAGMA实现。自动清理功能在数据库存储特定信息时才可能执行,必须在创建任何表之前开启。对于已经存在的数据库,通过特定操作更改auto_vacuum的值。此外,使用incremental_vacuum pragma进行增量清理,根据freelist中页面数量调整。检查外键、数据版本,以及获取数据库列表等操作,能有效管理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编码设置、完整性检查与优化快速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查询架构版本、设置/获取用户版本、查询或更改当前数据库连接的上限限制等,提供了更灵活的管理选项。最后,查询数据库所有表信息,包括创建表SQL、表名等关键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数据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