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pringboot之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实现原理源码分析
2.Bert4keras开源框架源码解析(一)概述
3.JSF源码分析(一)
4.Android源码定制(3)——Xposed源码编译详解
Springboot之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实现原理源码分析
在SpringBoot环境下的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实现原理涉及到了代理数据源、注册代理Bean以及全局事务拦截器等关键环节。源码源码下面我们将逐步解析其核心逻辑。看懂框架看懂框架
首先,源码源码Seata通过GlobalTransactionScanner来注册项目中所有带有@GlobalTransactional注解的看懂框架看懂框架方法类。该扫描器是源码源码cad源码修复一个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类,它能够在Spring容器初始化时进行后置处理,看懂框架看懂框架从而实现全局事务的源码源码管理。
GlobalTransactionScanner实际上是看懂框架看懂框架一个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它在实例化Bean前执行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方法,源码源码在实例化后执行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方法,看懂框架看懂框架并在属性填充时执行postProcessProperties方法。源码源码尽管GlobalTransactionScanner类本身并未覆盖这3个方法,看懂框架看懂框架但在父类的源码源码实现中,这些方法用于处理Bean的看懂框架看懂框架实例化和属性设置过程。
关键在于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中实现的wrapIfNecessary方法,该方法在GlobalTransactionScanner类中被重写。当方法执行到existsAnnotation方法判断类方法是否带有@GlobalTransactional注解时,如果存在则创建一个GlobalTransactionalInterceptor作为拦截器处理全局事务。
在创建代理数据源时,Seata通过DataSourceProxy对系统默认数据源进行代理处理。通过shouldSkip方法判断当前bean是否需要被代理,如果bean是SeataProxy的子类且不是DataSource的子类且不在excludes集合中,则进行代理,从而代理当前系统的abp vnext源码分析默认数据源对象。
全局事务拦截器主要负责全局事务的发起、执行和回滚。在执行全局事务的方法被代理时,具体的执行拦截器是GlobalTransactionalInterceptor。该拦截器处理全局事务的逻辑,包括获取全局事务、开始全局事务、执行本地业务、提交本地事务、记录undo log、提交数据更新等步骤。其中,提交本地事务时会向TC(Transaction Coordinator)注册分支并提交本地事务,整个过程确保了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
当全局事务中任何一个分支发生异常时,事务将被回滚。参与全局事务的组件在异常发生时执行特定的回滚逻辑,确保事务一致性。在Seata的实现中,异常处理机制确保了事务的回滚能够正确执行。
Seata还提供了XID(Transaction Identifier)的传递机制,通过RestTemplate和Feign客户端进行服务间的调用,确保分布式系统中各个服务能够共享和处理全局事务。RestTemplate在请求头中放置TX_XID头信息,团油程序源码而Feign客户端通过从调用链中获取Feign.Builder,最终通过SeataHystrixFeignBuilder.builder方法实现XID的传递。
在被调用端(通过Feign调用服务),Seata自动配置会创建数据源代理,使得事务方法执行时能够获取到连接对象,而这些连接对象已经被代理成DataSourceProxy。SeataHandlerInterceptor拦截器对所有请求进行拦截,从Header中获取TX_XID,参与者的XID绑定到上下文中,通过ConnectionProxy获取代理连接对象。在数据库操作中,XID绑定到ConnectionContext,执行SQL语句时通过StatementProxy或PreparedStatementProxy代理连接,从而完成全局事务的处理。
综上所述,Seata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逻辑和机制,实现了SpringBoot环境下的分布式事务管理,确保了分布式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Bert4keras开源框架源码解析(一)概述
Bert4keras是苏剑林大佬开源的一个文本预训练框架,相较于谷歌开源的bert源码,它更为简洁,对理解BERT以及相关预训练技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源码地址如下:
代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在三个文件夹中。买了就涨源码
在bert4keras文件夹中,实现了BERT以及相关预训练技术的算法模型架构。examples文件夹则是基于预训练好的语言模型进行的一系列fine-tune实验任务。pretraining文件夹则负责从头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实现。
整体代码结构清晰,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backend.py文件主要实现了一些自定义组件,例如各种激活函数。这个部分之所以命名为backend(后端),是因为keras框架基于模块化的高级深度学习开发框架,它并不仅仅依赖于一种底层张量库,而是对各种底层张量库进行高层模块封装,让底层库负责诸如张量积、卷积等操作。例如,底层库可能选择TensorFlow或Theano。
在layers.py文件中,实现了自定义层,如embedding层、多头自注意力层等。
optimizers.py文件则实现了优化器的定义。
snippets.py文件包含了与算法模型无关的辅助函数,例如字符串格式转换、文件读取等。
tokenizers.py文件负责分词器的2020新出算法源码实现。
而model.py文件则是框架的核心,实现了BERT及相关预训练模型的算法架构。
后续文章将详细解析这些代码文件,期待与大家共同进步。
JSF源码分析(一)
在深入分析 JSF 框架的源码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核心的功能模块,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工作原理。通常,我们从常见的项目 XML 配置文件入手,这些文件包含了 JSF 框架的基本设置。让我们以地址服务的 jsf-provider.xml 文件为例,进行详细的解析。
在 JSF 的配置文件中,虽然没有直接显示注册中心的内容,但作为自研的高性能 RPC 调用框架,高可用的注册中心是其核心功能之一。因此,我们接下来将探索如何在没有提供注册中心地址的情况下,这些标签是如何完成服务的注册和订阅的。
### 配置解析
首先,我们发现配置文件中自定义的 xsd 文件,通过 NamespaceUri 链接到 jsf.jd.com/schema/jsf/j...。随后,基于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机制,我们在 META-INF 中找到了定义好的 Spring.handlers 文件和 Spring.schemas 文件,这两个文件分别用于配置解析器和 xsd 文件的具体路径。
进一步地,我们查询了继承自 NamespaceHandlerSupport 或实现 NamespaceHandler 接口的类。在 JSF 框架中,JSFNamespaceHandler 通过继承 NamespaceHandlerSupport 实现了对自定义命名空间的解析功能。NamespaceHandler 的主要作用是解析我们自定义的 JSF 命名空间,通过 BeanDefinitionParser 对特定标签进行处理,完成对 XML 中配置信息的具体处理。
### 服务暴露
最终,通过 JSFBeanDefinitionParser 实现了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xml.BeanDefinitionParser,完成 XML 配置的解析。解析的结果会注册到 BeanDefinitionRegistry 对象中,进而触发 Bean 的初始化过程。最终,ProviderBean 实例监听上下文事件,在容器初始化完毕后,调用 export() 方法进行服务的暴露。
### 服务注册与暴露
服务暴露的实现逻辑集中在 ProviderConfig#doExport 方法中。首先,方法会对配置进行基本校验和拦截。随后,获取所有 RegistryConfig,如果获取不到注册中心地址,将使用默认的注册中心地址:“i.jsf.jd.com”。接着,根据 Provider 配置中的 server 相关信息启动 server,并使用默认序列化方式(如 msgpack)进行服务编码。然后,通过 ServerFactory 初始化并启动 Server,调用 ServerTransportFactory 生成对应的传输层,实现与注册中心的通信。最后,服务注册通过 JSFRegistry 类完成,该类连接注册中心,如果没有可用的中心,则使用本地文件并开启守护线程,使用两个线程池进行心跳检测、重试机制和连接状态监控。至此,服务从配置装配到服务暴露的过程完成。
### 消费者配置与初始化
对于消费者端(jsf-consumer.xml),注册中心地址(如“i.jsf.jd.com”)被配置在其中,而 Provider 的配置则在 jsf-provider.xml 中。配置解析过程与 Provider 类似,最终解析为 ConsumerConfig 和 RegistryConfig。通过 ConsumerBean 类实现 FactoryBean 接口,以便通过 getObject() 方法获取代理对象,完成客户端的初始化。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会根据配置订阅相关的 Provider 服务。核心代码在 ConsumerConfig#refer 方法中,该方法通过调用子类的 subscribe() 方法开始订阅过程,连接 Provider 服务。
### 框架流程概述
综上所述,JSF 框架通过 Provider、Consumer 和注册中心(Registry)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了高效的服务注册、订阅和通信。具体流程包括:
1. **Provider 端**:启动服务向注册中心注册,并根据配置初始化相关组件。
2. **Consumer 端**:首次获取实体信息时,通过 FactoryBean 接口获取代理对象,完成初始化并订阅 Provider 服务。
3. **注册中心**:提供异步通知机制,监控服务状态变化。
4. **服务调用**:直接调用服务方法。
5. **监控与治理**:框架内置监控机制,支持服务治理和降级容灾策略。
了解这一过程对于深入理解 JSF 框架的内部机制至关重要,也为后续的模块分析和系统优化提供了基础。
Android源码定制(3)——Xposed源码编译详解
Android源码定制(3)——Xposed源码编译详解
在前文中,我们完成了Android 6.0源码从下载到编译的过程,接下来详细讲解Xposed框架源码编译和定制。本文将基于编译后的Android 6.0环境,分为两部分:Xposed源码编译和源码定制,期间遇到的问题主要得益于大佬的博客指导。首先,感谢世界美景大佬的定制教程和肉丝大佬的详细解答。1. Xposed源码编译
为了顺利编译,我们需要理解Xposed各模块版本和对应Android版本的关系,实验环境设为Android 6.0。首先,从Xposed官网下载XposedBridge,并通过Android Studio编译,推荐方式。编译过程涉及理解模块作用、框架初始化机制,以及mmm或Android Studio编译步骤。2. XposedBridge编译与集成
从官网下载XposedBridge后,编译生成XposedBridge.jar,可以选择mmm或Android Studio。编译后,将XposedBridge.jar和api.jar分别放入指定路径,替换相应的系统文件。3. XposedArt与Xposed源码下载和替换
下载并替换Android系统虚拟机art文件夹和Xposed源码,确保Xposed首字母为小写以避免编译错误。4. XposedTools编译与配置
下载XposedTools,配置build.conf,解决编译时缺失的依赖包,如Config::IniFiles。5. 生成编译结果与测试
编译完成后,替换system目录,生成镜像文件并刷入手机,激活Xposed框架,测试模块以确保功能正常。6. 错误解决
常见错误包括Android.mk文件错误、大小写问题以及XposedBridge和Installer版本不匹配,通过查找和分析源码来修复。实验总结
在源码编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多可通过源码分析和调整源码版本解决。务必注意版本兼容性,确保Xposed框架能顺利激活并正常使用。 更多详细资料和文件将在github上分享:[github链接]参考
本文由安全后厨团队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未经授权勿转。关注微信公众号:安全后厨,获取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