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皮皮网官网

【Win route 源码】【ssm网站源码资料】【学校网站源码完整】7旬老翁不在意脖子小腫塊 檢查後竟是1癌症晚期

时间:2024-11-15 09:26:16 来源:delphi crm源码下载

70歲的旬老小腫王伯伯在傳統市場工作,起初對於脖子長出的意脖小腫塊不以為意,直到腫塊變得明顯,塊檢街坊親友奉勸他至醫院檢查,查後才半推半就下就醫。竟癌奇美醫學中心癌症中心暨血液腫瘤科馮盈勳主任幫王伯伯做了檢查後,症晚Win route 源码發現已經是旬老小腫晚期甲狀腺癌合併肺部轉移。

甲狀腺癌好發35至55歲女性但男性也不可輕忽

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意脖藉以呼籲民眾一起認識癌症,塊檢預防癌症、查後戰勝癌症,竟癌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症晚台灣每年約有15萬人罹癌,旬老小腫ssm网站源码资料其中,意脖甲狀腺癌患者於近10年的塊檢新診斷人數逐年攀升達到95%成長。

馮盈勳主任表示,甲狀腺癌已經蟬聯好幾年「女性癌症好發第4名」,好發於35至55歲女性,因此,趁世界癌症日之際,建議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民眾,應定期進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另外,男性、發現晚、学校网站源码完整腫瘤大、基因變異都是預後不佳的影響因子,建議男性也不應疏忽甲狀腺癌,若脖子有異常腫塊,應盡速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幫助預後良好!

認識甲狀腺癌標準治療方式專家簡單說明1圖秒看懂

據癌症登記報告統計,現行約有90%的患者為乳突癌及濾泡癌,兩者皆屬於預後較為良好的分化型甲狀腺癌。馮盈勳主任指出,扶摇天下梦幻源码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術後再視復發風險決定是否搭配放射碘131治療。而大多數早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可透過手術與放射碘治療清除癌細胞,10年存活率達到8至9成,因此,甲狀腺癌又有「善良癌症」之稱。

雖然如此,也不能輕忽甲狀腺癌,因為仍有1成患者接受放射性碘治療無效。馮盈勳主任解釋,只要符合以下3項其1就屬於「放射性碘治療無效」:

1.癌細胞攝取放射性碘的效果不佳,血液內甲狀腺球蛋白濃度在治療後仍然較高。i源码如何使用

2.進行碘131治療後12個月內腫瘤仍持續變大。

3.碘131治療劑量已經超過600mCi

而前述個案王伯伯在確診甲狀腺癌後,進行手術切除及兩次碘131治療,但半年後腫瘤仍持續變大,即屬於放射性碘治療無效,此時,便可使用健保給付之口服標靶藥物介入治療。

近年健保核准之一線口服標靶藥物讓晚期甲狀腺癌患者看見新曙光

馮盈勳主任說明,健保給付之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有兩種選擇,過去傳統標靶藥物與安慰劑相比,無惡化存活期*為10.8個月和疾病惡化及死亡風險**降低41%1,而近年健保核准之一線標靶藥物與安慰劑相比,無惡化存活期已可達到18.3個月和疾病惡化及死亡風險降低79%2,且臨床使用發現手足口症候群發生率降低許多。如前述王伯伯因為在市場工作,若因治療產生手足破皮恐為生活帶來不便,因此,在醫病共同討論之下,選用近年健保核准之一線標靶藥物,病況已經穩定2年,並無不適副作用,讓王伯伯的生活可以照舊,在傳統市場工作繼續維持經濟來源。

馮盈勳主任也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個案,48歲的林小姐是名家庭主婦,40歲時發現甲狀腺癌,歷經2次的開刀及碘131治療,至45歲時不幸2次復發而進行第3次碘131治療,但被判定為碘131治療無效。接續使用傳統口服標靶藥物,但因嚴重的手足口症候群,難以進行家務照顧孩童,再加上抗藥性產生,治療效果越來越差。隨著近年健保核准新的一線標靶藥物,讓林小姐能夠使用到最新的藥物治療,目前穩定使用2年,與疾病共存,沒有手足口症候群發生,在家務及照顧孩童上都與常人無異,大大提升生活品質!

最後,馮盈勳主任邀請大家一同響應世界癌症日,呼籲民眾定期健檢,尤其是甲狀腺癌高風險族群,應加做甲狀超音波檢查,且脖子有異常腫塊時,應盡早就醫,及早治療才是擁有良好預後的關鍵點!倘若不幸確診為晚期甲狀腺癌,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健保給付用藥也隨之增多,只要遵循醫囑積極治療,仍有機會與甲狀腺癌共存,同上述個案延續正常生活品質!

*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指開始用藥到疾病惡化或死亡的時間。

**疾病惡化及死亡風險(the risk of progression or death),指癌症腫瘤惡化,包含增大、轉移、死亡的風險。

Reference:

1. Brose MS, et al. Lancet. 2014;384:319-28.

2. Schlumberger M, et al. N Engl J Med. 2015;372:621-30.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34歲女星林欣霈罹甲狀腺癌!醫曝「前兆難靠症狀發現」 年輕女性最容易發生
。脖子變粗恐是「甲狀腺結節」上身! 醫曝「3大致病因」:有家族史風險↑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皮皮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