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olang sync.Cond 条件变量源码分析
2.Kswapd 源码解析
3.STM32CubeMX系列 | 待机唤醒
4.DevTool开发者工具
5.Linux内核源码解析---EPOLL实现4之唤醒等待进程与惊群问题
6.你应该知道的唤醒唤醒wait/notify那点事儿
Golang sync.Cond 条件变量源码分析
sync.Cond 是 Golang 标准库 sync 包中一个关键的条件变量类型,用于在多个goroutine间协调等待特定条件。源码它常用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等场景,代码确保在某些条件满足后才能继续执行。唤醒唤醒本文基于 go-1. 源码,源码深入解析 sync.Cond 的代码游资副图源码大全核心机制与用法。
sync.Cond 的唤醒唤醒基本用法包括创建条件变量、等待唤醒与发送信号。源码使用时,代码通常涉及到一个互斥锁(Locker)以确保并发安全性。唤醒唤醒首先,源码通过`sync.NewCond(l Locker)`创建条件变量。代码其次,唤醒唤醒`cond.Wait()`使当前执行的源码goroutine等待直到被唤醒,期间会释放锁并暂停执行。代码`cond.Signal()`和`Broadcast()`用于唤醒等待的goroutine,前者唤醒一个,后者唤醒所有。
在底层实现中,sync.Cond 采用了一种称为 notifyList 的数据结构来管理等待和唤醒过程。notifyList 由一组元素构成,其中`wait`和`notify`表示当前最大ticket值和已唤醒的最大ticket值,而`head`和`tail`则分别代表等待的goroutine链表的头和尾。在`Wait`操作中,每次调用`runtime_notifyListAdd`生成唯一的ticket,并将当前goroutine添加到链表中。当调用`Signal`或`Broadcast`时,会查找并唤醒当前`notify`值对应的等待goroutine,并更新`notify`值。
信号唤醒过程确保了FIFO的小程序餐厅源码顺序,即最早等待的goroutine会首先被唤醒。这种机制有效地防止了并发操作下列表的乱序,确保了正确的唤醒顺序,尽管在实际执行中,遍历整个列表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效率较高。
在使用sync.Cond时,需注意避免潜在的死锁风险和错误的唤醒顺序。确保合理管理互斥锁的使用,以及在适当情况下使用`Signal`或`Broadcast`来唤醒等待的goroutine。正确理解和应用sync.Cond,能有效提升并发编程的效率与稳定性。
Kswapd 源码解析
kswapd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内存回收线程,主要用于内存不足时回收内存。初始化函数为kswapd_init,内核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kswapd进程。每个节点的pg_data_t结构体中维护四个成员变量,用于管理kswapd线程。
在初始化后,每个节点的kswapd线程进入睡眠状态。唤醒时机主要在被动唤醒和主动唤醒两种场景:被动唤醒是内存分配进程唤醒并完成异步内存回收后,对节点内存环境进行平衡度检查,若平衡则线程短暂休眠ms后主动唤醒。主动唤醒是内存回收策略调用kswapd,对节点进行异步内存回收,让节点达到平衡状态。
内存回收包括快速和直接两种方式,但系统周期性调用kswapd线程平衡不满足要求的节点,因为有些任务内存分配不允许阻塞或激活I/O访问,回收内存相当于亡羊补牢,职业倾向评测源码系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内存回收是必要的。
kswapd线程通过module_init(kswapd_init)创建,一般处于睡眠状态等待被唤醒,当系统内存紧张时,会唤醒kswapd线程,调整不平衡节点至平衡状态。
kswapd函数包含alloc_order、reclaim_order和classzone_idx三个变量,用于控制线程执行流程。kswapd_try_to_sleep函数判断是否睡眠并让出CPU控制权,同时是线程唤醒的入口。balance_pgdat函数是实际内存回收操作,涉及内存分配失败后唤醒kswapd线程,调用此函数对指定节点进行异步内存回收。
kswapd_shrink_node函数通过shrink_node对低于sc->reclaim_idx的非平衡zone区域进行回收。
总结kswapd执行流程,其生命周期与Linux操作系统相似,平时处于睡眠状态让出CPU控制权。在内存紧张时被唤醒,有被动唤醒和周期性主动唤醒两种时机。被动唤醒发生在内存分配任务获取不到内存时,表明系统内存环境紧张,主动唤醒则是内存回收策略的执行。线程周期性唤醒在被动唤醒后的短暂时间内,原因在于系统内存环境紧张,需要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内存回收。
STMCubeMX系列 | 待机唤醒
STMCubeMX系列中的待机唤醒功能是为实现低功耗设计的关键技术。系统在运行模式下,通过降低时钟频率和关闭未使用的星海app源码外设时钟,可以初步节能。然而,真正的低功耗挑战在于STM的待机模式,它提供了三种选择:睡眠、停止和待机,其中待机模式(1.8V内核电源关闭)的电流消耗最低,仅约2uA。
待机模式下,微处理器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电压调节器、1.8V供电区域、振荡器和大部分RAM都会关闭,仅保留必要的寄存器和待机电路维持极低功耗。通过硬件设计,如D1指示灯的熄灭来标识进入待机模式,而K_UP按键则作为唤醒源。当系统在运行时,D1指示灯会闪烁,5秒后转为待机,此时指示灯熄灭。唤醒方式包括按键或复位操作,系统会重新启动并打印相关信息。
要获取详细的待机唤醒实验源代码,可以直接通过STMCubeMX系列的相关教程获取,无需关注公众号或发送特定消息。实验验证无误后,将代码下载到开发板,观察到系统运行和待机状态的切换过程。
DevTool开发者工具
DevTool,自媒体分析源码Chrome开发者工具,是前端开发人员的强大利器,它由九个部分组成:设备模式、元素面板、控制台面板、源代码面板、网络面板、性能面板、内存面板、应用面板以及安全面板。使用快捷键Ctrl+Shift+I(Windows)或Cmd+Opt+I(Mac)即可唤醒DevTool。
设备模式允许开发者模拟各种设备,包括响应式设计的调整,如设备代理、自定义设备、触摸事件、滚动行为、横竖屏切换等。此外,还提供DPR调节选项,用于模拟不同设备的像素密度。通过“throttling”功能,可以模拟网络环境,限制网络速度,以更好地测试应用的性能。
元素面板则提供DOM树视图,允许开发者在页面上选择元素并实时修改其CSS样式、属性、盒模型等,同时支持添加断点进行调试。通过右键菜单,开发者可以快速切换元素的状态,如激活、悬停、访问、聚焦等。
控制台面板是开发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调试代码、查看错误信息、监控数据结构等。它支持四种消息级别,可按时间戳排序,保留历史记录,并支持过滤器和执行代码。此外,它内置了许多函数,允许开发者在控制台中定义和修改函数。
源代码面板允许开发者查看并调试源代码。通过在代码行前设置断点,开发者可以在代码执行到特定位置时暂停,以检查变量值、调用堆栈和样式。
网络面板是前端开发的重要工具,用于验证后端接口和管理网络请求。它支持录制屏幕、过滤资源、控制缓存、模拟网络环境等功能。网络面板显示了资源检索的时间线、资源加载详情,以及请求的参数和响应数据。
性能面板帮助开发者记录和分析页面性能,包括帧率、CPU使用情况、网络资源加载等。通过火焰图,开发者可以可视化地查看代码执行情况,找出性能瓶颈。
内存面板用于监控应用的内存使用情况,通过CPU分析器识别耗时函数,有助于优化代码性能。
应用面板提供对本地存储(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和cookies的管理,方便开发者查看和修改这些存储信息。
安全面板帮助开发者检查页面安全状态,包括查看证书、识别混合内容页面等。通过此面板,开发者可以确保应用在安全环境下运行。
通过DevTool的这些功能,前端开发者可以更高效地进行代码调试、性能优化、安全检查等工作,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应用质量。
Linux内核源码解析---EPOLL实现4之唤醒等待进程与惊群问题
在Linux内核源码的EPOLL实现中,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数据到来时如何唤醒等待进程以及惊群问题。当网卡接收到数据,DMA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内存RingBuffer,通过硬中断通知CPU,然后由ksoftirqd线程处理,最终数据会进入socket接收队列。虽然ksoftirqd的创建过程不在本节讨论,但核心是理解数据如何从协议层传递到socket buffer。
在tcp_ipv4.c中,当接收到socket buffer时,会首先在连接表和监听表中寻找对应的socket。一旦找到,进入tcp_rcv_established函数,这里会检查socket是否准备好接收数据,通过调用sock_data_ready,其初始值为sock_def_readable,进而进入wake_up函数,唤醒之前挂上的wait_queue_t节点。
在wake_up方法中,会遍历链表并回调ep_poll_callback,这个函数是epoll的核心逻辑。然而,如果epoll的设置没有启用WQ_FLAG_EXCLUSIVE,就会导致惊群效应,即唤醒所有阻塞在当前epoll的进程。这在default_wake_function函数中体现,如果没有特殊标记,进程会立即被唤醒并进入调度。
总结来说,epoll的唤醒过程涉及socket buffer、协议层处理、链表操作以及回调函数,其中惊群问题与默认的唤醒策略密切相关。理解这些细节,有助于深入理解Linux内核中EPOLL的异步操作机制。
你应该知道的wait/notify那点事儿
Java的Object类中的wait()和notify()方法在多线程协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控制着线程间的等待、唤醒和切换。首先,了解线程的六种状态:新建、就绪、运行、阻塞、完成。接着,看一个代码示例:
看似平凡的代码,却隐藏着问题。当不正确使用synchronized时,wait()和notify()可能会导致异常。这是因为wait()需要在同步代码块中调用,以保证线程间的通信原子性,避免被中断。
当thread2调用wait后,如果thread1不释放锁,其他线程无法进入同步块。wait会释放锁,但唤醒后会重新获取,确保线程在被唤醒后继续执行。从JVM源码看,wait会放弃锁然后等待唤醒,notify则会选择一个线程唤醒,并尝试获取锁。
wait()可能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因为当其他线程调用interrupt()时,wait会在恢复时检查并抛出异常。调用notify()后,线程并不会立即执行,而是根据JVM的默认策略在同步代码块结束时唤醒。
至于性能影响,wait和notify使用park/unpark机制,不占用CPU,不影响系统性能。而监视器(Monitor)是每个对象的核心,控制着线程对对象的访问。进入区、拥有者和等待区的概念解释了线程如何在对象锁的控制下交互。
最后,要注意的是,Thread.sleep()方法会让线程休眠,但不释放监视器,这点与wait和notify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