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剖析Linux内核源码解读之《实现fork研究(一)》
2.Linux内核源代码导读图书目录
3.Linux内核源码分析:Linux进程描述符task_ struct结构体详解
4.如何有效的码导阅读linux内核源码?
5.2024年度Linux6.9内核最新源码解读-网络篇-server端-第一步创建--socket
6.剖析Linux内核源码解读之《配置与编译》
剖析Linux内核源码解读之《实现fork研究(一)》
Linux内核源码解析:深入探讨fork函数的实现机制(一)
首先,我们关注的码导焦点是fork函数,它是码导Linux系统创建新进程的核心手段。本文将深入剖析从用户空间应用程序调用glibc库,码导直至内核层面的码导具体过程。这里假设硬件平台为ARM,码导golang笔记特性源码使用Linux内核3..3和glibc库2.版本。码导这些版本的码导库和内核代码可以从ftp.gnu.org获取。
在glibc层面,码导针对不同CPU架构,码导进入内核的码导步骤有所不同。当glibc准备调用kernel时,码导它会将参数放入寄存器,码导通过软中断(SWI) 0x0指令进入保护模式,码导最终转至系统调用表。码导在arm平台上,系统调用表的结构如下:
系统调用表中的CALL(sys_clone)宏被展开后,会将sys_clone函数的地址放入pc寄存器,这个函数实际由SYSCALL_DEFINEx定义。在do_fork函数中,关键步骤包括了对父进程和子进程的跟踪,以及对子进程进行初始化,包括内存分配和vfork处理等。
总的来说,调用流程是自建邮局源码这样的:应用程序通过软中断触发内核处理,通过系统调用表选择并执行sys_clone,然后调用do_fork函数进行具体的进程创建操作。do_fork后续会涉及到copy_process函数,这个函数是理解fork核心逻辑的重要入口,包含了丰富的内核知识。在后续的内容中,我将深入剖析copy_process函数的工作原理。
Linux内核源代码导读图书目录
本书《Linux内核源代码导读》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模块,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章:x硬件基础
1.1 保护模式:探讨分页和分段机制,以及系统门和x寄存器的作用。
1.2 典型PC系统结构:介绍硬件和软件交互的基本概念。
第2章:基础知识2.1 AT&T与Intel汇编语法比较:讲解汇编语言的两种主要风格。
2.3 互斥与同步:原子操作、信号量、自旋锁、RCU机制和percpu变量的详细讲解。
2.4 内存屏障:探讨编译器、缓存和乱序执行对内存一致性的影响。
2.5 函数调用规范:高级语言的调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3章:Linux内核Makefile分析3.1 内核编译概述:理解Linux内核的编译流程和目标。
3.2-3.3 内核编译和链接脚本的深入解析。
后续章节涵盖Linux内核启动过程、内存管理、中断处理、mrb指标源码信号机制、系统调用、时钟管理、进程管理、调度器、文件系统以及内核分析方法等内容。每一章都提供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帮助读者逐步掌握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和实现细节。扩展资料
本书根据最新的2.6.内核为基础。在讲述方式上,本书注重实例分析,尽量在讨论“如何做”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实现本书的写作宗旨:“授人以渔”。在内容安排上,本书包含以下章节x硬件基础;基础知识;Linux内核Makefile分析;Linux内核启动;内存管理;中断和异常处理;系统调用;信号机制在类UNIX系统中;时钟机制;进程管理;调度器;文件系统;常用内核分析方法。Linux内核源码分析:Linux进程描述符task_ struct结构体详解
Linux内核通过一个task_struct结构体来管理进程,这个结构体包含了一个进程所需的所有信息。它定义在include/linux/sched.h文件中,包含许多字段,其中state字段表示进程的当前状态。常见的状态包括运行、阻塞、等待信号、调试jvm源码终止等。进程状态的切换和原因可通过内核函数进行操作。PID是系统用来唯一标识正在运行的每个进程的数字标识,tgid成员表示线程组中所有线程共享的PID。进程内核栈用于保存进程在内核态执行时的临时数据和上下文信息,通常为几千字节。内核将thread_info结构与内核态线程堆栈结合在一起,占据连续的两个页框,以便于访问线程描述符和栈。获取当前运行进程的thread_info可通过esp栈指针实现。thread_info结构包含task字段,指向进程控制块(task_struct)。task_struct结构体的flags字段用于记录进程标记或状态信息,如创建、超级用户、核心转储、信号处理、退出等。而real_parent和parent成员表示进程的亲属关系,用于查找和处理进程树中的亲属关系。
如何有效的阅读linux内核源码?
在面对庞大而复杂的 Linux 内核源码时,许多人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开始深入阅读和理解。本文旨在提供一套高效阅读 Linux 内核源码的aqs解锁源码方法,帮助读者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逐步构建对内核的理解。
首先,明确阅读目的。阅读内核源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追求对内核本身的全面理解。例如,当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网络性能问题,可能需要理解网络包从网卡到应用程序的过程,此时阅读相关源码并深入研究网络模块的工作机制,将帮助你找出问题所在。
以实际问题为核心,你应当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收集相关资料,包括阅读书籍、搜索网络文章,甚至动手编写测试代码来验证理解的正确性。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逐步掌握内核的运作机制。
对于阅读源码的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地毯式轰炸”和“精确制导”两种。不推荐的方式是“地毯式轰炸”,即无目的地阅读所有源码,这种做法耗时长且与实际工作关联度低。推荐的方式是“精确制导”,即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专注于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代码段,通过逐步深入理解,将点状知识连成面,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例如,Linux 源码下载、优秀的电子书资源、在线源码搜索引擎、集成开发环境(IDE)如 Visual Studio Code,以及快捷键等功能,都能帮助你更高效地定位、理解和使用源码。通过将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结合这些工具,你将能够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 Linux 内核源码。
最后,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阅读源码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追求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通过实际应用和分享知识,你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内核的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关注实际问题,明确目标,结合实用工具和方法,你将能够在阅读 Linux 内核源码的旅程中取得显著进步。
年度Linux6.9内核最新源码解读-网络篇-server端-第一步创建--socket
深入解析年Linux 6.9内核的网络篇,从服务端的第一步:创建socket开始。理解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交互至关重要。当我们在用户程序中调用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实际上是触发了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的系统调用sys_socket(),这是创建网络连接的关键步骤。 首先,让我们关注sys_socket函数。这个函数在net/socket.c文件的位置,无论内核版本如何,都会调用__sys_socket_create函数来实际创建套接字,它接受地址族、类型、协议和结果指针。创建失败时,会返回错误指针。 在socket创建过程中,参数解析至关重要:网络命名空间(net):隔离网络环境,每个空间有自己的配置,如IP地址和路由。
协议族(family):如IPv4(AF_INET)或IPv6(AF_INET6)。
套接字类型(type):如流式(SOCK_STREAM)或数据报(SOCK_DGRAM)。
协议(protocol):如TCP(IPPROTO_TCP)或UDP(IPPROTO_UDP),默认值自动选择。
结果指针(res):指向新创建的socket结构体。
内核标志(kern):区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socket。
__sock_create函数处理创建逻辑,调用sock_map_fd映射文件描述符,支持O_CLOEXEC和O_NONBLOCK选项。每个网络协议族有其特有的create函数,如inet_create处理IPv4 TCP创建。 在内核中,安全模块如LSM会通过security_socket_create进行安全检查。sock_alloc负责内存分配和socket结构初始化,协议族注册和动态加载在必要时进行。RCU机制保护数据一致性,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中操作的正确性。 理解socket_wq结构体对于异步IO至关重要,它协助socket管理等待队列和通知。例如,在TCP协议族的inet_create函数中,会根据用户请求找到匹配的协议,并设置相关的操作集和数据结构。 通过源码,我们可以看到socket和sock结构体的关系,前者是用户空间操作的抽象,后者是内核处理网络连接的实体。理解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编写C++网络程序。 此外,原始套接字(如TCP、UDP和CMP)的应用示例,以及对不同协议的深入理解,如常用的IP协议、专用协议和实验性协议,是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重要部分。剖析Linux内核源码解读之《配置与编译》
Linux内核的配置与编译过程详解如下:配置阶段
首先,从kernel.org获取内核源代码,如在Ubuntu中,可通过`sudo apt-get source linux-$(uname -r)`获取到,源码存放在`/usr/src/`。配置时,主要依据`arch//configs/`目录下的默认配置文件,使用`cp`命令覆盖`/boot/config`文件。配置命令有多种,如通过`.config`文件进行手动修改,但推荐在编译前进行系统配置。配置时注意保存配置,例如使用`/proc/config.gz`,以备后续需要。编译阶段
内核编译涉及多种镜像类型,如针对ARM的交叉编译,常用命令是特定的。编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错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编译完成后,将模块和firmware(体系无关)分别存入指定文件夹,记得为某些硬件添加对应的firmware文件到`lib/firmware`目录。其他内容
理解vmlinux、vmlinuz(zImage, bzImage, uImage)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vmlinuz是压缩后的内核镜像,zImage和bzImage是vmlinuz的压缩版本,其中zImage在内存低端解压,而bzImage在高端解压。uImage是uBoot专用的,是在zImage基础上加上特定头信息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