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网

【netty源码有多少】【趋势操作指标源码】【框架源码的用途】當莎士比亞遇到戲曲:台師大陳芳帶你看懂當代「莎戲曲」的異化與創新

2024-12-25 14:10:11 来源:动漫壁纸网站源码

作者:人文.島嶼 ( 採訪撰稿:沈眠|編輯:張傑凱)

英國16世紀劇作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當莎到戲帶看懂當代莎的異戲劇名聞遐邇,其中《哈姆雷特》(Hamlet)的士比師“To be, or not to be” 經典對白更是膾炙人口。

不過在時隔450多年後的亞遇現在,有更多複雜的曲台人文變遷,詮釋莎士比亞是陳芳創新否也會有更多元的變化?何況相距遙遠的中國戲曲,如果搬演莎劇,戲曲netty源码有多少會有什麼樣的化與化學效應呢?

在一般人刻板印象中,京劇、當莎到戲帶看懂當代莎的異崑劇、士比師豫劇、亞遇越劇等戲曲形式,曲台似乎陳舊不變。陳芳創新然而,戲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陳芳告訴我們,化與當東方傳統結合西方莎劇時,當莎到戲帶看懂當代莎的異能創造獨特的東方跨文化戲曲。

8Photo Credit: 《人文島嶼》|陳芳

具有中國抒情傳統印記的「莎戲曲」

「戲曲絕不是陳舊無聊的東西,而是持續在更新成長的表演藝術。」我們才剛坐定,陳芳認真說道:「從莎士比亞戲劇改編而成,由真人扮演的中國傳統戲曲,就是『莎戲曲』。」

陳芳認為,莎戲曲並非單純的語言翻譯、情節與背景在地化而已:「它含有更多的創造力。不但莎劇原作抒情段落,會轉換為四種表現方式:一是改寫成曲唱,二是僅以身段表演來詮釋,三是建構一個獨立的抒情場次,四是以念白鋪陳。即使是敘事段落,也會無中生有改寫成抒情。」

例如《李爾王》King Lear原著「暴風雨」一景,兼具象徵外界(物質)與李爾內心(精神)的趋势操作指标源码風雨和混亂。此時,他的心智已陷入半瘋狂狀態,在狂風暴雨的荒野中發出歇斯底里的吶喊。

而莎戲曲《天問》第五場〈風暴〉,即將原著長達32行的無韻詩臺詞,改成二段抒情曲唱:

「率剌剌冷冽刺骨暴風狂,嘩啦啦大雨傾盆淹汪洋。……渾不知世態炎涼道德喪,欠隄防諂媚小人正當行。可嘆我神智昏亂心血淌,無奈何白髮蒼蒼痛斷腸。」

「怒火起地裂天崩轟隆響,劈開這萬惡淵藪振乾綱。驀然裡懲凶誅惡起風暴,管教他偽善邪佞無處藏。且莫要揚威耀武朕頭上,欺善怕惡、不是好兒郎!」

這兩段便是強化「王者之怒」的悲憤情感,以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莎劇講究戲劇性,以敘事為主體,因此我們會看到莎劇各種情節、事件、人物戲劇動作的鋪陳;中國戲曲則更專注於角色情感的抒發,情節推移往往只是為了讓觀眾深入角色的情感狀態,真正的高潮常會聚焦於一長串由曲詞綿密勾勒而來的抒情場面。

抒情曲唱是戲曲的主體,是戲曲的精華,更是戲曲的靈魂。

陳芳說:「缺少抒情曲唱的戲曲,就像歌劇沒有詠嘆調。這是框架源码的用途中國源於詩歌的抒情傳統,就是劇作者和演員面對外界的種種感知,經過深刻內化,包含感性、結構、境界三種層次,再表達出來充滿濃縮時間意念的情感。這也是中國戲曲改編莎劇後,很重要的一個特色。」

是故莎戲曲藉由音樂、曲詞和身段,營造人物的內心世界,必然要比話劇花費更多時間。

2Photo Credit: 《人文島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王海玲飾女王邠赫拉暴風雨一景(臺灣豫劇團《天問》)。

戲曲是畫圓圈的藝術

人們的肢體動作往往會透露出某一種文化的樣貌;不同文化的人,對身體的理解也會不同。例如中國的拱手抱拳,與西方的握手、親吻,同樣是問候,隱含的社會邏輯、心理成因、文化元素等則大相逕庭。陳芳提到,「身體的表演」對於莎戲曲來說,既有承襲傳統的一面,也有創新的格局。

「中國素來以太極和陰陽五行解釋宇宙觀,呈現循環往復的曲線運行。所以蘊含中華文化的戲曲表演、身體動作,自然奠基於周而復始的『圓』。」戲曲的舞蹈動作無一不是圓的。既要注重肢體的驱动压枪源码左右平衡,氣息的吐納流暢,又要表現陰陽對比的精神。以氣與韻的連貫,建構「圓」的境界。

民初與梅蘭芳齊名,並稱為「北梅南歐」的戲曲大師歐陽予倩(1889-1962),曾指出京劇是「畫圓圈的藝術」。

3Photo Credit: 《人文島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蕭揚玲飾慕容青的S形對襯身體(臺灣豫劇團《量.度》)。

陳芳說:「戲曲演員透過基本功的嚴格鍛鍊,才能在表演時展現唱、念、做、打的獨特丰采與魅力。同時,基本功會內化為身體慣性,亦即身體制約。我稱之為『古典性身體』。這也是戲曲口傳心授、一脈相傳所塑造的身體。」

複合身體的表演技藝

不過,當代劇場有更豐富的道具布景、服裝、燈光等變化,戲曲演員除了揣摩道德倫理觀念相異、心理活動曲折的人物之外,他們的肢體動作或語言,也會因為外在因素改變而展現異化的表演技巧,使古典性身體衍生為「複合身體」。

例如王海玲在《約/束》(改編自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創發夏洛耍弄算盤的一段表演,實源自《白蛇傳.盜仙草》的耍雙鞭。從原本武旦耍鞭,加上耍單刀之刀花的功力,重練上有流動滾珠的tlbb 辅助c 源码長方形算盤。

「劇團前後手工製作約10副,最後才確定算盤長63公分,寬13.5公分,珠子上2下5,總重量約700公克,木框的厚度約1公分,且是白松木。而『轉』算盤的表演,也必須先找對支力點。再配合現代劇場的燈光,研發出黑珠金框不刺眼的道具。」

「然後在重達20公斤以上、真材實料的戲服包裹中,戴著多顆大戒指、粗手鐲,算好指甲長度,避開帽側大花巾和大袖子的干擾,去『輪轉』算盤。排練期間,她的手指常見青腫。換了別人是耍不起來的。豫劇皇后王海玲就是獨一無二的臺灣國寶!」陳芳敬佩地說。

4Photo Credit: 《人文島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王海玲飾夏洛新創表演程式(臺灣豫劇團《約/束》)。

又如莎劇《暴風雨》The Tempest,講述一位有魔法的公爵被流放到荒島,結識島上精靈,並召喚暴風雨與仇人對抗。最後因親情的羈絆,決定學習寬恕。

吳興國在莎戲曲《暴風雨》中,身穿葉錦添設計4米長,由20個裁縫接力完成的華麗大法袍,很有魔法師視覺形象。可惜身體被局限在小高臺上,無法施展戲曲身段,只能配合臺詞裹袍子。

但陳芳強調:「吳興國在《慾望城國》(改編自馬克白)中飾演敖叔征(即Macbeth),跨行當糅合花臉、武生及老生,借鑑《秦瓊觀陣》、《陸文龍》、《戰馬超》、《三打祝家莊》等傳統戲的動作,結合現代舞,亦有重塑表演身體的成就。」

特別是為了隱喻《慾》劇中由權力、慾望、野心所共築之「帝王夢」,綜合憤怒、掙扎、思考、隱密、羞愧等抽象心緒,他創發了一個「以手遮臉」的動作,正是汲取了雲門舞集《哪吒》的表演技法。

誠如吳興國本人曾說過,戲曲演員應該要樂於吸收現代舞、小劇場、電影、抽象畫、外國戲劇等各種藝術精華,嘗試東、西方結合的可能性,才能培養化醜為美的能力。

此外,如《王子復仇記》(改編自《哈姆雷特》)裡,吳興國藉武生肢體在自由中有舞蹈化節奏的【撲燈蛾】曲牌中,勾搭另外兩位演員合跳類似《天鵝湖》的技巧,無疑是京劇化的芭蕾。

還有劉建華所飾攝政王安其樂在《量.度》(改編自Measure for Measure)中,從後方擁抱慕容青(蕭揚玲飾),不採中國傳統戲曲的圓弧線抱法,而是俗稱的「熊抱」。此類刻意設計的肢體語言,都是創造表演身體的例證。

5Photo Credit: 《人文島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吳興國飾波布羅身穿大法袍立於高臺上(當代傳奇劇場《暴風雨》)。

因「地」制宜的莎戲曲

傳統戲曲舞臺是以平面為主,擺設象徵性道具,維持一桌二椅、大白光、素幔天幕等簡單的寫意空間。因之演員的行動順暢無礙,可以在其中自行發揮、轉化身段。

但莎戲曲的舞臺有現代電腦燈光設計,地上要貼很多五顏六色的記號,而且高、低臺等或寬或窄的立體化舞臺設計,都讓演員行動受限,不得不分心注意落差和標記。

例如《量.度》的舞臺設計有好幾層,高低不一。開戲後燈光黯淡,視覺不清容易摔碰,表演者走位極其困難。故而當演員要快速移動表達情緒張力時,必須先算好步數,暗暗記下位置,才能上下表演從容自如。

《量.度》講述南平王離城前,委託安其樂暫代攝政,而安其樂執法嚴峻,百姓多有怨言。南平王聽聞消息後,喬裝歸來,與安其樂展開一場激烈的辯論。

7Photo Credit: 《人文島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量.度》的舞臺(臺灣豫劇團)。

陳芳說:「該劇第二場〈喬裝〉中,飾演南平王的王海玲先立於高臺上。因臺面狹隘,她只能放棄圓弧形的傳統戲曲走位動作。依照劇本推進,應該要走下臺來。但階梯有五階,階面窄小,穿厚底靴下樓時,整隻腳都得歪斜著走。還不能低頭注意臺階和記號,要保持君王瀟灑大度的威嚴。」

由此可知戲曲演員需要突破各種限制,才能進行完整的演出,怎不令人肅然起敬。

陳芳總結:「對戲曲演員來說,莎戲曲可謂是外在技巧減法,內在層次卻是加法的表演重塑。身體異化就是進行表演重塑的結果,不是前提。無論是跨劇種跨行當、借鑑寫實動作或吸納其他表演藝術技法,從劇本出發設計人物,讓擁有文化思維的身體思考,讓身體說話,才是一切表演的王道。說得淺顯一些,身體就是表演,表演就是身體。」

我們觀賞莎戲曲,除了品味情感豐沛的曲唱和身段,有許多異化、創新的小細節,是平常不曾、也不會注意到的。在各種人物扮演、舞臺設計、服裝道具等限制下,戲曲工作者研發各自的創意,不再固守原先的演出規範或只是炫技,使傳統戲曲有了新貌。

研究來源

  • 陳芳(2010)。劇種.行當.程式:「莎戲曲」的表演隱喻(1986─2009)(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 陳芳(2010)。「莎戲曲」:跨文化改編與演繹研究。國科會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
  • 陳芳(2011)。劇種.行當.程式:「莎戲曲」的表演隱喻(1986─2010)(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 陳芳(2012)。莎戲曲:跨文化改編與演繹。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陳芳(2012)。「抒情」印記:「莎戲曲」的書寫策略。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 陳芳(2013-2014)。表演的異化:跨文化改編戲曲演員的複數身體 (1986-2013)(I)(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 陳芳(2018)。抒情.表演.跨文化:當代莎戲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陳芳(2019)。莎戲曲與跨文化劇場。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陳芳(2020)。時代感知:當代莎士比亞的在地化展演。國科會補助科學與技術人員國外短期研究。

本文經人文.島嶼授權刊登,原文刊登於此
原標題:變形記──當莎士比亞遇到戲曲,臺師大陳芳帶你看懂當代莎戲曲的異化與創新

延伸閱讀

  • 專訪當代傳奇劇場行政總監林秀偉:肺炎疫情下的重擊,劇團的變與不變
  • 2019戲曲夢工場:評析三部京劇跨界新作,台灣下一代戲曲的嶄新生命力
  • 層次問題?恨中國戲曲沒有柴可夫斯基!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