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isley
社群媒體已經主宰了網路世界近十年,社群社群人們使用著Meta旗下的媒體Facebook、Instagram、未的毒Threads,來聯以及Twitter(現更名為X)等,邦宇也有一些帶著不同理念的宙更canfestival源码注释挑戰者出現,例如主張去中心化價值的好的y何Bluesky、Mastodon。推特
挑戰者以及全新的解除網路制度:聯邦宇宙(社群媒體的去中心化世界)的出現,代表的社群社群不只是社群媒體掌握了過多使用者的個資、控制權,媒體同時,未的毒它可能也是來聯社群媒體的「未來型態」。
Bluesky的邦宇CEO——Jay Graber近日在接受科技媒體《The Verge》旗下Podcast節目《Decoder》採訪時就明確指出,聯邦宇宙是宙更社群媒體的未來,也是所謂「後Twitter時代」的網路世界該前進的方向。
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可以先來複習一下何謂聯邦宇宙。
以Bluesky舉例,該平台透過AT協議(AT Protocol)將社群平台擁有的「控制權」下放,你可以理解為:Bluesky內部有許多「伺服器」,由不同的開發者打造、每個伺服器有不同的app托管源码遊戲規則,Bluesky使用者將能夠選擇要使用的伺服器,如果他們改變主意,例如覺得這裡的內容審核機制實在太嚴格了,他們就可以選擇遷移到其他伺服器,但以往所有自己的貼文、追蹤者和追蹤清單等所有資料、數據都可以輕鬆帶過去另一個「地方」,當然也包括其他社群媒體。
這種方式,讓使用者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社交媒體體驗。以往在Instagram、Facebook等中心化的平台上,即便使用者會抵制演算法的更新,或貼文莫名其妙被下架,或帳號遭到莫名檢舉,但他們實際上是無能為力、無法真正對其展開抵制的(畢竟市場上就這麼幾個巨獸平台,而使用者實際上是無法真正離開它們的),而這就是Bluesky和其他倡導去中心化社群的平台所想要實現的。
當然市場上還有類似AT Protocol的協議,例如Threads和Mastodon所使用的PS源码素材Activity Pub,而AT Protocol和Activity Pub兩者之間究竟要不要融合、如何互通,也是一個經常被網路社群討論的點。
Today, we're rolling out the first iteration of stackable moderation for Bluesky users.
— bluesky (@bluesky) March 15, 2024
You can create and subscribe to additional moderation services on top of what Bluesky requires, giving you unprecedented control over your social media experience.
Join Bluesky (no invite… pic.twitter.com/gBftZLLycB
在今年2月完全向大眾開放後,目前Bluesky已擁有500萬名使用者,正走出實驗階段,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社群媒體挑戰者。
Graber在訪談中談到了Bluesky的前世今生、理念以及AT Protocol和Activity Pub等議題,以及她為何認定聯邦宇宙制度就是社群媒體的未來。
以下為訪談的六大重點整理:
1. 這可能是你的「最後一個」社群帳號
就如同上文所述,由於這類去中心化的理念與機制,使用者可以把自己在某平台的貼文內容、追蹤者、追蹤名單「打包帶走」跳槽至另一個伺服器或社群媒體。
Graber在訪談中說道,這可能會讓使用者現在在Bluesky上建立的帳號,成為他「最後一個」建立的社群帳號,因為使用者以後不用再為每個平台都設立一組帳號,因為平台與平台之間是互通的,「使用者可以帶著自己的身分、關係和資料,36棋牌源码這就是底層協定層。」
Graber談道,這樣的設計方式是為了讓社群應用程式變得更像是網路(internet)本身。她也解釋了AT Protocol代表的意思,也就是
經過驗證的傳輸協定(Authenticated transfer protocol)的縮寫。
2. Bluesky是一家「公益公司」
被問及接下來的發展重點會是在Bluesky本身或AT Protocol協議身上,Graber表示希望讓開發者可以在AT Protocol上打造出擁有眾多應用程式的生態系統,因為透過這項協議,開發者可以自訂、客製化許多東西,以此讓這個生態系統生生不息。
至於Bluesky本身,Graber表示它本身是一家公益公司,擁有其使命,目的就是為了開發和推動大規模採取開放和去中心化對話技術,而這是Bluesky所有利益相關者都知道的使命,然而Bluesky並沒有被禁止獲利,也因此是一家「公司」。「我們雇用的每個人都與我們的使命非常一致,現在我們試圖展示這種開放生態系統的好處,以吸引使用者加入該生態系統。」
3. 使用者不爽版主就可以帶著帳號瀟灑走人!jpa源码解读演算法、內容審核制度都「可自訂」
因為Bluesky和AT Protocol的設計理念是讓使用者在不適應某伺服器時就可以瀟灑走人,因此每個版/伺服器都有不同類型的內容審核方式(包括審核程度、審核類型)過濾器以及不同類型的演算法,而這些都是由第三方的開發者自行打造出來的「客製化動態牆」。
Graber說道,現在總共有大概40000個客製化演算法和客製化動態牆,而這些皆是經由Bluesky提供的預設演算法的基礎上打造出來的。
Graber就談到,自己很喜歡一個「苔癬動態牆」,在這個動態牆上只會看到苔癬,所以,你可能會看到只有五個追蹤者的使用者帳號,但他卻會出現在你的動態牆上——因為他po了苔癬的照片——因而出現在這個苔癬專屬動態牆上,而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小眾文化」得以在動態牆洪流之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條小河道,而不會被其他河流給沖走、淹沒。
![未命名](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4/3/b005i8lawc53oznfpimi1ucjuwq5w7.png?auto=compress&q=80&w=150)
4. 點「讚」和點「爛」的反思
在談到Bluesky設計產品的經驗時,Graber也分享了寶貴的經驗,例如最初時,Bluesky其實有讓使用者對貼文點「讚」(upvotes)和點「爛」(downvotes)的功能,不過後者卻很不受到使用者歡迎。
這也讓Bluesky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他們把「點爛」設置為公開的,這代表使用者對什麼內容點了爛,基本上所有人都看得到,可能也對該貼文的創作者有不好的影響,因為他能看見所有平台上的人都在反對他的說法。
也因此,現在Bluesky雖有點讚(likes)的功能,但與現有社群媒體不同的是,這項likes只會向自己展示,有點類似書籤的功能。
Graber也藉由這點提出了她的觀察,她指出其實社群媒體的「有毒性」其實都是來自於這些機制設計僅有「正向循環」。
例如某篇很受歡迎的貼文就會收到很多的讚、留言和分享;而即便是不受歡迎的貼文,也會因為有大量使用者在底下灌入留言(即使是罵人)或藉由分享該貼文來進行批評、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都會讓原先那篇不受歡迎的內容,反能獲得大量的關注。
這會導致社群媒體的有毒性。例如:只有主流意見會被看見(以及進而導致的同溫層問題、沉默多數問題),或者讓那些不受歡迎、有毒的貼文內容反而到處散播,或者——最終我們只能「檢舉貼文」,而這又導致了內容審核制度不透明等問題。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行為「點讚」(即便是按「怒」的表情)、「留言」和「分享轉發」,都是所謂正向的操作,而現在社群媒體的確沒有負面的回饋機制——沒有「點爛」的機制,可以讓負面、有害的貼文內容越來越不受歡迎、不被看見。
Graber說道,未來某些時候Bluesky很有可能會讓「點爛」功能回歸,並且也不是那種會大聲公開表達自己對什麼內容點了爛的形式,「我們還在向使用者學習」。
且由於Bluesky是完全開源的,因此若最終這個App變得擁腫肥大、難以使用時,有志的開發者可以隨時「分叉」這個App:以此為基礎去蕪存菁,這代表開發者完全可以一聲令下號召使用者們拋棄舊有的擁腫巨獸、再打造出下一個理想的藍天,而使用者也可以真的「用腳投票」:自己決定自己要「走」去哪一個適合的平台繼續活躍,且沒有任何損失,包括過去經營的一切成果。
![4ac7f2a4-1c6b-4dc2-931d-802e8c734db2](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4/3/wwn2d6gxeakklbdrysujzcacxw1vsa.jpg?auto=compress&q=80&w=150)
5. Activity Pub與AT Protocol
當談到這種下一世代的社群媒體時,最被討論的議題就是以Bluesky為首的AT Protocol和以Threads、Mastodon為主的Activity Pub最後如何互通與互動。
Graber表示,Activity Pub是早於Bluesky存在的,當時團隊對所有的去中心化協議都進行了調查,並且發現有一些關鍵的部分並沒有被打造出來,最終他們決定建立一個不同的東西,那就是AT Protocol,以實現更使用者友善的體驗。
此外,Graber同意Mastodon和Activity Pub的方式更像是賦予伺服器/版主更大的權力,而Bluesky則將權力中心放在使用者本身,「我們借鑒了P2P系統的特點,讓使用者可以真正擁有『離開的權利』,以及更好、更流暢的使用者體驗。」
Graber也提出了對Activity Pub這種以伺服器/版主為中心的協議設計的擔憂,「如果你有一台大型伺服器,例如Threads伺服器,那事情就只會集中在這,人們會被束縛在這個伺服器中並且很難移動,」
6. Bluesky的未來以及它如何賺錢?
最終回到現實面,Graber在訪談中也談到了Bluesky如何盈利的問題。
Graber雖然沒有談得非常具體,但Bluesky最終可能會透過在應用程式內建立市場來盈利,包括資訊市場、審核市場以及代銷客製化域名來賺錢。
她談到,AT Protocol上的生態系最終將會變得和e-mail有點類似:有些e-mail由大公司免費提供、有需要付費的e-mail,也有由大學、非營利組織提供的選項。這代表AT Protocol上,很有可能「長出一間成功的公司」,而這家公司可能是靠著出色的演算法、透明的審核制度來「收費」;當然,也會有一些站點是需要非營利組織透過眾人贊助的方式來營運的。而Bluesky最終將透過該市場獲得分潤,但Graber並沒有透露太多這些盈利計畫的細節。
本文經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Bluesky:社群媒體的未來就是聯邦宇宙!它會如何打破社群的「有毒性」?
延伸閱讀
- 馬斯克收購推特讓「Mastodon」成為社群新寵,它有什麼優勢和缺點?
- Threads表示可單獨停用帳戶,推特控竊商業機密揚言提告
- 社群媒體有如「成人版奶嘴」,該怎麼停止干擾雜音與分心?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