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把手搭建qemu+buildroot开发环境
2.基于GCC的建教境搭建ARM开发环境搭建
3.QEMU搭建arm环境1-直接启动kernel
4.AARCH64 开发系列1: AARCH64 环境搭建
5.手把手教你搭建ARM64 QEMU环境
6.掌握QEMU虚拟化技术:搭建ARM64+Linux调试环境实战指南
手把手搭建qemu+buildroot开发环境
本文将指导您从零开始构建QEMU+Buildroot的ARM开发环境,以简化移植工作并自动构建定制化的程及嵌入式根文件系统。无需繁琐的源码移植,只需通过menuconfig配置所需的建教境搭建特性,Buildroot将自动处理源码下载、程及编译和打包,源码spring源码 pdf下载省去了大量手动操作。建教境搭建环境准备
在Windows 上,程及借助VMware ,源码选择Ubuntu .作为虚拟机系统,建教境搭建设定为位的程及Cortex-a处理器。依赖安装
为了搭建环境,源码首先需要安装QEMU 8.2.0和Linux Kernel 5..,建教境搭建以及AARCH的程及工具链。从QEMU官网获取8.2.0源码,源码确保Python版本大于3.8和glib2.0环境。配置与编译
在已安装依赖的前提下,进入QEMU源码目录,配置并编译。配置过程中,针对ARM架构进行定制。接着,下载并解压Buildroot ..1,配置kernel,关注关键选项。 执行buildroot编译,go源码下载地址生成Image、roots.ext4和start-qemu.sh文件。在start-qemu.sh中,需修改第行,登录console时使用root账户。启动与操作
启动QEMU,登录后,可通过组合键退出当前会话(CTRL + a, x)。作者潘小帅,Linux技术爱好者,欢迎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Linux随笔录”,持续获取更多技术分享。基于GCC的ARM开发环境搭建
搭建基于GCC的ARM开发环境,实现嵌入式开发,可替代Keil/MDK工具,过程如下:
所需工具包括:Windows , 位系统,`GNU Arm Embedded Toolchain`,`Ninja`,`GNU Make`,`CMake`。
详细步骤如下:
1. **安装GCC**:下载并安装`gcc-arm-none-eabi-.3-.-win.exe`,保持默认安装路径。
2. **安装Ninja**:下载Ninja压缩包,解压后添加可执行文件到系统环境变量。
3. **安装Make**:通过`make-4.4.tar.gz`源码包安装,vb 导出 excel源码若无VS工具,需先安装VS并执行`build_w.bat`脚本,将`make.exe`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
4. **安装CMake**:直接下载最新版安装。
5. **编写测试代码**:创建`main.c`文件,填充主函数;编写`CMakeLists.txt`文件,初始化配置;添加链接脚本文件。
6. **验证编译**:执行`cmake`命令启动编译,生成`.elf`和`.map`文件。若出现`Reset_Handler`未定义警告,拷贝启动文件至工程目录,编译。
7. **优化自动查找编译器**:使用CMake内置`find_program`函数自动搜索应用程序,简化配置。
8. **编写辅助脚本**:创建脚本自动化执行CMake和编译流程。
9. **生成可烧录固件**:在`CMakeLists.txt`文件中添加固件生成代码。
至此,基于GCC的ARM开发环境搭建完成,后续涉及的CMake文件编写、文件夹结构组织与软件架构搭建等细节需自行规划。
QEMU搭建arm环境1-直接启动kernel
QEMU搭建ARM环境:从启动kernel到SD卡镜像
要通过QEMU模拟ARM系统,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拟器,如qemu-system-arm针对位Arm cpu(如Arm9, Arm、Cortex-A7/A9/A),而qemu-system-aarch则针对位Arm cpu(如Cortex A,美发源码下载 A)。使用`qemu-system-arm -machine help`可以查看支持的开发板。 搭建过程中,先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从Linaro官网下载并配置环境变量。接着,从Linux官网获取6.6.8版本的kernel源码,注意处理可能的编译依赖库安装问题。编译成功后,将生成kernel文件。 对于BusyBox,无需修改配置,编译完成后会在当前目录生成_install文件夹,这部分将在根文件系统构建中发挥作用。手动构建rootfs时,需要在rootfs下创建必要目录,如lib、proc、sys等,并将BusyBox的_install目录文件复制,以及工具链sysroot目录的lib文件(如Linaro的sysroot-glibc-linaro)。记得减小库文件大小以便于镜像。 创建rcS脚本,挂载proc和sysfs,执行设备节点扫描。随后,空间模板源码os使用`sudo ./rootfs.sh`打包镜像。在启动QEMU虚拟机时,可以选择使用Ubuntu作为根文件系统,通过挂载SD卡的根文件系统,如`sudo create_qemu_ubuntu.sh`生成QEMU SD卡镜像。 为了获得更完善的Ubuntu rootfs,可以考虑使用chroot配合qemu,或者通过debootstrap定制。同时,处理apt update时可能出现的证书错误,将https源改为http。在启动QEMU时,注意可能的dev-ttyAMA0.device/start报错,并根据指南调整相关脚本,如`sudo create_qemu_ubuntu.sh`。AARCH 开发系列1: AARCH 环境搭建
在个人电脑的x环境下搭建AARCH开发环境,对有兴趣深入Arm相关技术的开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指导你如何快速搭建此开发环境,以适应Arm服务器的迅猛发展需求。
通过访问docker-hub,可以找到名为dev4arm/aarch:ubuntu_._sve的Docker镜像,这为AARCH环境搭建提供了方便。通过提供的命令,你可以轻松进入AARCH开发环境,或者按照附录中的步骤,手动创建开发环境。
尽管官方发布的gcc版本尚不支持SVE intrinsics,但在GitHub上,一个名为gcc-mirror的仓库提供了包含aarch/sve-acle-branch分支的源代码。通过手动编译此分支的源代码,可以生成支持SVE intrinsics的gcc编译器,更多详情请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本文所构建的AARCH开发环境已内嵌一个支持SVE intrinsics的gcc编译器,以满足这一需求。
使用此内置的gcc_sve目录下的支持SVE intrinsics的编译器,你可以在开发环境中完成所有代码的测试、编译。实验代码已包含在dev4arm/aarch:ubuntu_._sve Docker镜像中。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介绍在AARCH环境中执行基本汇编编译与运行、Neon、Neon intrinsics、SVE以及SVE intrinsics的编译与运行。
在~/work/aarch_asm目录下,你可以找到一个用于测试AARCH基本汇编的内置程序。通过执行makefile,可以获取相关结果。Neon的测试代码位于~/work/neon目录下,提供了关于Neon编译与运行的实例。接下来,我们关注Neon intrinsics的编译与运行,以及SVE相关的编译与运行。
SVE的测试代码位于~/work/sve目录下,通过SVE指令计算字符串长度的示例展示了SVE汇编编译与运行的过程。在SVE intrinsics部分,我们提供了一个通过SVE intrinsics进行批量运算的示例。
对于希望手动构建AARCH开发环境的读者,附录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包括下载附件和在命令行上执行特定命令以创建环境。
在参考文献中,我们引用了几个关键资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AARCH开发环境搭建的各个细节,包括SVE在QEMU的使用、交叉编译支持SVE ACLE的gcc、qemu-user-static release以及Arm编译工具链下载等。
手把手教你搭建ARM QEMU环境
在上篇介绍了ARM QEMU环境搭建过程后,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搭建ARM QEMU开发环境。 首先,准备开发环境:你的PC系统:Windows
虚拟机软件:VMware
虚拟机操作系统:Ubuntu .
目标模拟的位CPU:Cortex-A
使用版本:qemu-8.2.0、Linux Kernel 5..和busybox-1..1
构建步骤如下:从qemu官网下载并解压qemu-8.2.0源码。
确保你的主机Python版本大于3.8,如需升级,访问python官网下载源码。
安装所需的Python依赖和glib2.0环境。
进入qemu目录,配置源码,创建编译目录并进行配置。
从kernel.org获取Linux kernel 5.源码,解压并编译生成Image文件。
同时,编译kernel modules,存放在指定目录。
使用busybox制作根文件系统:下载最新版本源码,设置交叉编译工具链,重新配置并安装。
创建rootfs目录,将busybox安装内容复制到其中,包括设置环境变量和设备节点。
在/etc/init.d/rcS脚本中,rcS会挂载文件系统、处理热插拔和设置eth0的静态IP。
理解并配置其他配置文件如/etc/fstab和/etc/profile。
如果需要,可以尝试基于ram的内存文件系统,使用cpio工具制作initramfs或gzip压缩。
如果需要持久化,制作基于硬盘的文件系统。
最后,使用qemu命令启动内核并通过串口登录。
对于更详细的步骤和示例,可以参考我的文章《Linux随笔录》,回复关键字"busybox"获取相关资源。作者潘小帅,热衷于Linux底层技术,喜欢分享原创文章,也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inux随笔录,一同探讨技术与生活。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掌握QEMU虚拟化技术:搭建ARM+Linux调试环境实战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Ubuntu .系统上搭建ARM架构的Linux调试环境,利用QEMU虚拟化技术。首先,确保主机系统安装了最新的Ubuntu .版本,QEMU模拟ARM处理器,并选择最新Linux内核。 安装步骤如下:安装编译工具链:检查并安装必要的版本,通过官方仓库或源码编译。
QEMU安装:通过仓库安装QEMU 2.1ubuntu,检查安装版本,源码安装时需要注意可能遇到的编译错误。
根文件系统构建:从Busybox官网下载源码,配置为编译特定工具并开启静态库选项,处理可能的ncurses库依赖问题。
根文件系统结构补充:在根目录添加必要的目录如etc、dev和lib,配置文件以指定挂载文件系统。
编译内核:从官方下载源码,指定编译工具,配置内核选项,如添加hotplug和initramfs支持,确保内核页配置正确。
模拟磁盘与文件共享:使用模拟磁盘挂载根文件系统,以保持数据持久性。通过qemu与主机文件共享,测试动态链接应用程序。
内核模块测试与调试:创建Makefile和驱动测试文件,进行交叉编译和在qemu上加载驱动,使用GDB进行内核模块调试。
Eclipse可视化调试:安装arm-none-eabi-gdb和Java环境,配置Eclipse-CDT以支持ARM架构,利用Eclipse进行内核单步调试。
通过以上步骤,你将成功搭建一个适合ARM+Linux调试的环境,进行内核开发和调试工作。
2025-01-13 20:05
2025-01-13 20:00
2025-01-13 18:08
2025-01-13 17:58
2025-01-13 17:45
2025-01-13 17:45